大学生暑假工岂能沦为“廉价劳动力”?
(资料图片)
□梁宇飞 (河西学院)
每逢暑假,部分大学生就会进入“假期打工季”,他们通过求职平台,中介广告,熟人推荐等渠道,出于为家庭分担开销,为自己赚取生活费,或者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,尽早接触社会等多重考量在这个长假选择打一份暑假工。然而,每年大学生暑假打工被“黑中介”坑骗,被拖欠工资被强制加班等乱象仍在不断发生。(8月28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
由于大学生初入社会,阅历较浅,在经验上较为薄弱,使得他们在选择假期打工单位时容易面临困扰,也使得部分“黑中介”及不太正规的用人单位有隙可乘,将大学生作为坑骗的对象。同时,由于渠道的不熟悉以及大学生自身实力较为单薄,使得劳动纠纷中的维权变得困难。为大学生暑假工做好保障,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相当重要。
每个人都是自己权益的责任人,避免打工中的“踩坑”与纠纷,最好的方法是将其消弭于事前。合理选择正规的暑假打工机构与打工地点,规避风险无疑是对于欺骗最低成本的预防。大学生应不轻易听信中介的完美宣传与虚假承诺,在假期的打工经历开始前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询问与市场调查,获取有用的工资工时信息,做到心中有底。认识到所谓的“高工资”与“发财机遇”并不科学,从而抵制诱惑。不入歧途,便是最有效的“事前维权”。
维护大学生的合法劳动权益,既需要劳动主体的防范意识提高,也须借助相关部门和法律机构的帮助。面对到手工资“缩水”,薪水拖欠,强制加班以及无故扣除工资等行为,学生可以向劳动局提起劳动仲裁或向人社局等单位寻求帮助。必要时,可以向司法所等机构申请法律援助。重要的是,在面对大学生劳动维权申请时,可以开通一条快速高效的审理渠道,紧密跟进。对于一般工资拖欠行为的申诉,一些不正当的用人单位往往会使用“拖”字诀,复杂的程序审批势必会极大地消磨学生的耐心,鉴于资源、精力有限,很多大学生最后只好作罢。相关部门适当的工作方式创新对于学生维权会很有帮助,更可以提振维权信心与维权意识。
有保障,才敢于抗争;有公平的社会环境,劳动者才会产生维权意识;有成功案例,才会激发维权热情。唯有真正在大学生暑假工以及劳动者们的头上撑一把伞,只有用工单位在承担责任时不“缺席”,劳保部门在监督管理中不“缺位”,方能形成人人能维权,人人敢维权;遇事想维权,维权成本低的良性氛围。增大“黑中介”以及一些存在欺诈行为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,假期劳动市场才会向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。
大学生是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后备力量,假期打工作为实践经历必然会在他们心中埋下种子。面对劳务欺诈,曾经有这样一种观点:大学生上当受骗,就当买了教训,进入社会要学会“人情世故”,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但我们与其让大学生们在受骗之后变得老成,感叹“别有人间行路难”,为什么不能创造出一个公平公正,注重劳动者利益的劳动环境与实践环境?既然“不踩坑”也能成长,不妨留给大学生一个清朗的社会空间与有益的劳动锻炼的机会。